服务热线:4000-199-985
第2导师提供在线1对1及在线班课的论文写作辅导培训。含1对1论文辅导课、写作 录播课、学术启蒙课等,采用1对1真人在线互动教学形式,利用电脑、手机及ipad等移动终端
台湾民宿源于欧洲B&B旅馆,即提供住宿和早餐的简单家庭旅馆。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假日酒店住宿供应不足或登山旅游偶尔的借住问题,空屋人家挂牌而起。之后,随着民宿市场的火爆发展,原先家庭副业模式逐渐转化为家庭主业模式,更多返乡客、返璞客、投资客投身民宿。经过几十年发展,台湾民宿业已发展为独立产业,带动周边餐饮、娱乐、文创、休闲农业等产业协同发展。
台湾民宿单体规模小。根据台湾颁布的《民宿管理办法》,民宿是利用住宅空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一般民宿最多5间房,特色民宿最多15间房。台湾民宿多分布于风景优美的景区、公园、森林、海边,以东部花莲、宜兰和台东居多。
台湾民宿整体发展快。根据台湾旅宿网数据(2020年2月),现有合法民宿9101家,房间数38447间。台湾民宿飞速发展得益于政行企三方协作的完整产业运行机制。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和推动民宿发展。台湾观光局推行动态管理的“好客民宿”制度,为游客提供选择参考。民宿协会为民宿经营者提供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平台,创新创意和经营管理培训,并协助推广营销。
台湾精品民宿经营者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始终秉承对自然的敬重,对文化的坚守,对自我的追求。他们的身份背景多元,有返乡青年、闲居老人,有“想换一种生活”的建筑师、设计师、工程师、艺术家、教师等群体。对大多数民宿主人而言,民宿不是工作是生活。退休老人甚至把民宿当成一种新兴的健康的居家养老方式。所以,台湾民宿区别于大陆民宿的最大特点就是“家”的概念,把游客当家人,把工作生活化,把民宿做成快乐行业、幸福产业、美丽产业。经营民宿就是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过程。
经营在地化。在地化是台湾民宿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更是情怀为先的最好体现。民宿开发多依托当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农业资源。愈在地,愈国际。太鲁阁公园布洛湾原为太鲁阁族部落所在。立德布洛湾山月邨以原住民文化为切入点,原木房舍、艺术木雕、手工装饰、纹面文化照片墙、在地特色风味餐,营造太鲁阁族民族风味。民宿服务员80%都是当地原住民,白天上班,夜晚空闲表演原住民舞蹈。在地化经营突显特色的同时,起到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2 生活美学与产品
产品生态化。按地理位置划分,台湾民宿多为乡村民宿。乡村民宿高度依赖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民宿开发建设过程格外关注生态的保护,尽量保持原样。建筑景观多用环保木材,建筑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卓也小屋主人为了一只猫头鹰买下整片梯田山林,依山傍水营造萤火虫栖息地,因地制宜改建旧谷仓民宿,还原最质朴的山居生活,并始终坚持“三生”理念(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为此,每年不惜花大价钱进行植物修建和维护。
产品主题化。主题化是在地特色的丰富和延展,关键在整体氛围营造。卓也小屋除了谷仓民宿和蔬食餐厅,最独特的是蓝染体验。为建立蓝染和卓也小屋的品牌形象联系,卓也小屋将蓝染广泛应用于民宿食住行游购娱每个环节。餐厅布置、民宿装饰、衣着服饰、染色体验、伴手礼,处处是蓝染印记。既满足游客感官之效,强化蓝染产业意象,又提升民宿整体形象,增强永续经营的竞争力。
产品体验化。体验经济时代,不少民宿通过手工艺现场展示、主题情境营造、DIY项目,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卓也小屋的蓝染产业,从蓝草种植、采蓝、打蓝、建蓝,到蓝染及染布,完整再现传统蓝染全过程,游客在体验中学习,直接或间接感受蓝染产业,参与染布体验,制作专属的蓝染产品。这种全感官体验的记忆是长久的且深刻的。
第2导师提供在线1对1及在线班课的论文写作辅导培训。含1对1论文辅导课、写作 录播课、学术启蒙课等,采用1对1真人在线互动教学形式,利用电脑、手机及ipad等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