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第2导师的网站!

服务热线:4000-199-985

关于道路桥梁工程文化研究与实践研究
专栏:毕业论文
发布日期:2019-07-06
阅读量:1618
作者:第2导师
收藏:
 我国道路和桥梁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4.黑龙江公路三年决战是工程精神的集中体现    2008年4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重大决策,这场壮举史无前例、催人奋进。
 我国道路和桥梁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传播文明,造福人类,这是从古至今所有道桥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光荣而伟大。
  

道路桥梁工程文化研究

  1.道桥工程文化的历史探寻
  
  当原始人类徘徊于自然界的山川河流之间,打猎、捕鱼、农耕、采集食物时,其惯行的足迹便形成了道路。当道路的延伸遇到河流和山谷的阻碍,就进一步产生了能跨越的桥。随着人类抗争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及道路和桥梁的不断延伸和跨越,人类活动的领域和视野就逐渐扩大,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因此,可以说道路和桥梁的演化历史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和文明进步的历史,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
  
  在古代,路桥更多的是用于打仗和军事当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军事意义,是统治者抵御外侵和巩固政权的主要手段,军事作用占有首要地位。近现代,路桥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军事、生态环境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路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和广泛,逐步深入到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追求“经济、实用、坚固、美观”历来是道桥人坚守的价值准则,能被世人流传与称颂的路桥作品无一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土路、石路、马路、公路一一人类文明与发展就这样一路辉煌走来。夯土筑路、滚滚向前,历史上的道路往往是万众囚徒或苦力之劳作,无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泪和汗水,但却推动、发展和创造了历史。
  

道路桥梁工程文化研究

  中国远古时期的驮运道,战国时期已有的栈道,秦朝时期的驰道,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清朝时期的官马大道等等,都曾有过盛极一时的辉煌。可以说,道路是福音和善举,道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发展,道路带你开阔眼界以及走向文明和远方。
  
  木桥、石桥、钢桥、砼桥——人类不断冲破自然的阻碍而连接五湖四海。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起步于周,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于神州大地。
  
  桥梁是跨越,是连接,是纽带,更是历史的记忆。赵州桥铭记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和能工巧匠的智慧创造,•卢沟桥凝记着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的侵华暴行和罪恶历史;钱塘江大桥镌刻着我国著名桥梁设计大师茅以升的爱恨情仇,打破了外国人认为那里不可能建桥的预言,为中国人民大长了志气,特别是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使国人永志难忘。
  
  随着近代汽车的出现和工业化发展,公路和高速公路应运而生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陆路交通变得更加迅捷和便利,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也由此步入了快车道和新时期,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和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但同时,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理所当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公路、环保公路、低碳公路的概念产生了,并得到应用和发展。
  
  在现代公路及路桥工程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伦理与道德、技术与经济、质量与成本、速度与安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也许才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和发展的关键。为此,人类不能为已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更要深人思考我们到底应该给未来的工程发展注入何种动力和因素,以及工程师和道桥人在其中应该怎样发挥作用和扮演角色,因为这关乎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2.黑龙江工程学院道桥专业的文化积淀
  
  黑龙江工程学院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的全日制地方本科高校。其中,道桥专业最具传统优势和特色,已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万余人,被业内誉为龙江交通战线上的“黄埔路军”。依托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专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打造,注重工程文化教育和传承,突出寒区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和教学,形成了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办学底蕴。
  
  在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中,历来特别注重道桥人的价值观形成和理想信念追求,明德求真和知行合一校训的传承,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行为品格和思想灵魂的铸造,以及“工程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体现出黑龙江工程学院道桥专业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有益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人”的办学理念和思想。
  
  2. 1道桥人的理想
  
  黑龙江工程学院道桥专业广大师生的共同价值观、理想与信念追求是:桥通四海,道行天下。
  
  让道路四通八达、行遍天下;让桥梁连接五洲四海,天堑变通途;让人民安全便利出行,幸福洋溢在脸上;让经济社会更快发展,国家早日实现小康;让“一路一带”通往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文明,使祖国更加强大。这些愿景是所有广大道桥人心中共同的理想目标。毫无疑问,办好道桥专业和培养道桥工程师是促进这些理想目标实现的最重要、最有效、最关键的保障和手段。
  
  同时,这也需要道桥人志存高远,胸怀祖国,把个人利益和祖国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文明和谐而先行铺路和架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2.2道桥人的精神
  
  道桥专业属于艰苦行业,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具有其行业规律和特点以及内在的精神诉求和价值取向。在这个特定的行业环境里,往往能造就出道桥人普遍具有的——脚踏实地的风格、坚毅不拔的品格、乐观豁达的性格以及勇于担当的人格,实践、创新、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担当是他们行为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平实朴素里蕴含着惊人的战斗意志和无限的创造力。
  
  道桥工程事业绝不只是“道”和“桥”的简单实体与组合,更重要的是她也富含生命和人文气息,以及内在的精神、价值和灵感的光芒。道桥工程不是僵硬、死板和冷冰冰的,她应该是鲜活、有灵魂以及散发着文化光辉和精神力量的,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去思考、去培育、去创新。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黑龙江工程学院立足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秉承和发扬“特别能承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现代龙江交通精神,“昂扬向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黑龙江工程学院精神,以及甘当一粒“铺路石”、愿做一根“承载梁”的道桥人无私奉献精神!这些精神、品格和情怀具有“顶天立地、战天斗地、感天动地”的精神气质和传统,是道桥工程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道桥专业学子一批批一届届都在努力传承这些精神和价值观,并深刻地烙印在心灵深处。
  
  2.3 道桥人的文化传承
  
  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公路通,百业兴;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天下商埠之兴衰,视水路舟车为转移;建设“畅、洁、绿、美、安、优”的绿色、低碳、环保公路。这些理念和发展观早已深入人心并为社会广泛认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我国古代道家思想精华之所在,这不仅是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法则,更是人类探索自然,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法则。因此,就道桥工程而言,如何正确处理人、车、路桥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也许才是道桥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其核心要义则是“顺应自然和以人为本”。
  
  黑龙江工程学院道桥专业立足行业和寒地,面向工程建设生产一线,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并辐射全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秉承“桥通四海、道行天下”的专业理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工程文化、工程素养”的传承积淀,注重“工程品格、工程灵魂”的历练塑造,注重“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工程文化教育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大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毕业生具有“肯吃苦、留得住、上手快、能力强、有担当”的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
  
  修路造桥,积德行善。这是道桥人崇高而伟大的使命和事业,一代代道桥人前仆后继、舍身忘我、无私奉献,为了人类理想的光明而奋斗和前行。
  
  3.黑龙江工程学院道桥工程文化建设
  

道路桥梁工程文化研究

  3. 1寒区特色文化建设
  
  黑龙江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气候,会对路桥工程产生重要影响,路桥工程建设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因此,黑龙江工程学院道桥专业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寒区特色。主要有两个突出体现,一是在道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开设有“寒区道路病害与防治,寒区公路边坡防护技术,寒区公路养护技术,寒区桥梁结构耐久性与加固技术,桥梁冬季施工技术”等反映寒区工程特色的课程群。二是拥有“寒区道路工程技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寒区道路养护技术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校企共建寒地公路施工及养护新技术新材料研发中心,以及由哈工大为牵头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参与的寒地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以寒区为面向的科研及对外服务平台。
  
  3.2工程文化基地建设
  
  学校建有工程文化博物馆(涵盖道桥、测绘、机电、汽车四大板块)和道桥工程文化教育基地(隶属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两者均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这是黑龙江工程学院弘扬大学精神理念、开展工程文化教育、面向社会宣传科普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尤其是每年毕业季,黑龙江工程学皖工程文化博物馆都要举行隆重的“工程师召唤仪式”,毕业学生代表庄严站立在坍塌的魁北克大桥模型前,面向“工程师之戒”进行庄严宣誓,激励毕业生牢记责任与使命,努力成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3.3龙建杯”系列活动
  
  由黑龙江工程学院发起并主办,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赞助,黑龙江省公路学会大力协助,省内12所高校组队参加的“龙建杯”校园科技(工程)文化系列大赛活动,由路桥知识大赛、纸质建筑结构与加载大赛、立交桥模型设计大赛、施工测量技能大赛等赛事组成,内容丰富、赛事纷呈、活动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自2011年创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在省内高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在校大学生们的欢迎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龙建杯”系列大赛活动的成功举办,加强了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行业学会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开创了高校、企业、行业学会之间协同育人的新途径,对于学生们崇尚科学、感知工程和认知企业,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激发专业兴趣,提升工程文化素养和丰富专业文化生活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该系列活动也是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同学们个性才华的施展以及优秀专才的脱颖而出。
  
  4.黑龙江公路三年决战是工程精神的集中体现
  
  2008年4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重大决策,这场壮举史无前例、催人奋进。到2011年10月,历经1200多个日日夜夜,建成3000多公里高速公路,3000多公里一、二级公路,6万多公里农村公路,使我省公路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特别让学校感到欣慰、骄傲和自豪的是,这其中就有黑龙江工程学院道桥专业的毕业生近5000人参与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大决战,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决战主力部队,被赞誉为驰骋在龙江大地上奋勇当先的“黄埔路军”。他们当中既有决策者、督战者、项目指挥和项目经理,也有设计师、建造师、造价师、试验检测工程师以及监理工程师等不同岗位的骨干人员。
  
  公路三年决战,孕育产生了“特别能承重、特别能吃苦、等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现代龙江交通精神这一宝贵财富。这是我省继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之后的又一次接力和续写。黑龙江这片黑土地,充满了无限的神奇和魅力,富有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
  
  工程文化、工程精神是工程活动的灵魂和源泉。纵观古今,路桥人具有“顶天立地、不辞劳苦、勇于担当、造福子孙”的品性和传承;拥有坚毅的性格和豁达的人生,以及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志向。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少能够留下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是大善若水、厚德载物。
 
作者简介:张家平(1964—),男,教授,研究方向:道路工程.
上一页:关于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原则合理性
下一页:中国医学养生概况和传统养生文化探析研究

客服热线

4000-199-985

公司信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