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0-199-985
摘要:文章对我国高新区队伍中发挥“领头羊”作用的领跑型高新区进行分析,归纳了其主要特征,对领跑型高新区未来可能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进行分析。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构成领跑型高新区竞争优势的要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启示建议,为高新区理论研究和未来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新区;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
一、 引言
高新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深刻的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为8.9万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1%;劳动生产率为31.5万元/人,是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的3.3倍;单位专利产出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可以说,高新区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战略力量。
截至2018年2月,我国已经拥有168家国家级高新区和19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三类园区的发展任务,并进行分类指导,目前已有50家国家高新区列入三类园区范围。领跑型高新区是我国高新区队伍中的“头雁”,在高新区实践探索中发挥突出的引领示范作用,是全球高新区实践发展成果中的中国名片。从三类园区范围看,本文所指的领跑型高新区,主要包括“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的高新区和部分在“创新型科技园区”中名列前茅且具有代表性的高新区。基于这些高新区“头雁”的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进行结构分析和趋势推演,可以为我国高新区未来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储备。
二、 领跑型高新区的主要特征
我国领跑型高新区所具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高新区的发展新方向。许多高新区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实现了从“优惠政策模式”向“普惠性政策模式”的转变。而领跑型高新区,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步入高新区发展的第三阶段。
1. 科技与经济高度融合。高新区的成长过程,就是科技与经济融合加深的过程。领跑型高新区的主要特点,是有效实现了发展动力的切换,从大规模招商引资阶段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结构性转型阶段。与其它高新区相比,领跑型高新区创新链条更为完善,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技术与经济融合的成本相对更低,例如2016年“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企业100亿元增加值拥有知识产权数量和各类标准数量比“创新型高科技园区”高26%,比“其他园区”(未列入三类园区的国家高新区)高80%。
2. 原创能力充分挖掘。领跑型高新区一般都纳入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创区)范围,将自主创新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形成更加完备的自主创新制度。领跑型高新区已经走过了完全“跟跑”的阶段,逐渐进入了“领跑”阶段。自主创新的优势在领跑型高新区得到充分体现,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进的战略任务初步实现。从2016年内资控股企业万人拥有欧美日专利授权数量及境外注册商标数量来看,自创区内园区是自创区外园区的三倍以上。
3. 创新政策广泛输出。领跑型高新区在政策先行先试方面有着较长的时间积累。从最早的中关村到现在的上海、深圳、武汉等地的领跑型高新区,孕育出许多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政策,并在高新区内试验、完善,最终推广到全国。领跑型高新区的政策创新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呈现出协同演化、融合发展的特征。创新政策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创新要素之一,是驱动创新的关键力量。作为创新政策的策源地,领跑型高新区以原创性政策作为“品牌”,形成向外输出的标准和模式,引导着具有类似创新资源禀赋的高新区产生“共振”。
4. 机遇为主、政策为辅汇聚全球尖端人才。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高新区拥有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可以形成人才优势的基础。领跑型高新区不仅拥有这样的基础,更能充分的发挥好这种优势。充满机遇是吸引一流人才并发挥出人才优势的关键。领跑型高新区是充满可能性的舞台,能够吸引来自全世界的创新创业者,2016全国高新区中,中关村、苏州工业园、上海张江、西安高新区的企业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常驻人员数都超一万人,领跑型高新区已经将产业、政策、信息等优势融合升级为机遇优势,引导人才优势的充分发挥,重塑创新动力。
5. 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是支撑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从世界知名高新区发展经验看,创新创业生态是决定高新区能否迈入全球一流行列的重要因素。创新创业生态的形成受知识、资本、人才、平台、营商环境等多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形成之后,将赋予高新区独特的竞争优势。领跑型高新区一般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基于不同的发展历程、文化和资源禀赋,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系统,为产业发展提供系统性的支撑。
三、 领跑型高新区未来创新发展的挑战
领跑型高新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在国内外享有较大知名度。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领跑型高新区扮演者“开路者”的角色,在部分领域走入先行先试的“无人区”。在未来的实践探索中领跑型高新区可能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高新区实践过程中又缺少可供借鉴的经验,需要提前关注。
1. 创新政策供给与新需求匹配的问题。领跑型高新区是创新政策的摇篮,为国家高新区发展提供了许多经验范本。政策创新源于市场需求,是科技和经济规律在产业层面的有效应用。领跑型高新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面临着新情况、新需求。以往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和新出现的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和棘手。这些问题通过简单的借鉴国外经验已经难以奏效,需要在中国的发展实践中找寻答案。领跑型高新区已经走入稳定发展轨道,条件优越、实力雄厚,在一定程度上对探索原创性政策的迫切性有所降低,跟踪模仿其它高新区的经验可能是更为稳妥的选择,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會使创新政策的持续有效供给受到影响。同时,服务新经济的创新政策需要更强的联合研究力量,企业家、政策研究者等创新政策相关群体要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合作,形成有效汇聚智慧力量的机制,畅通政策创新的各环节。
2. 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治理能力新要求。领跑型高新区大部分都经历过“扩编”的过程,例如园区范围不断扩大,进而形成“园区城市化”或“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品牌对外输出,在外省乃至国外“挂牌”或设立联合机构;服务职能延伸,面向群体和服务内容发生变化。这种“扩编”会带来新的挑战,比如如何更好的实现“一区多园”有效协同、如何发挥好海外合作机构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如何实现面向基层创新主体的有效治理、如何在品牌快速扩张中保证品质和质量。领跑型高新区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已经初步形成服务园区发展需求的治理模式。然而高新区的转型发展可能会产生新的治理需求,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出现对传统管理方式和理念产生颠覆式影响,催生出服务于现代经济的新的治理模式。領跑型高新区可能将是新的经济规则和治理模式出现的地方,由于可供借鉴的新经验较少,如果缺乏足够准备,有可能形成制约领跑型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
3. 技术迭代与发展动力重塑中保持竞争优势的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将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形成新的全球高新区创新力量格局。颠覆式技术创新将改变生产分配方式,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打破原有产业边界。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交织演化,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技术可能被淘汰,产业格局将因此重新调整,原有发展动力在结构调整中进行切换,促进生产力不断提升。技术、模式、结构等创新动能构成要素的大规模改变,将对竞争力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领跑型高新区很可能第一批受到影响和冲击,对于高新区而言,领先于他人的竞争优势本身也是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因此对于这种变迁可能会较为敏感。竞争力往往源于对某一技术条件、发展环境、竞争规则的高度适应,颠覆式技术创新所引起的产业变革和规则改变,可能会形成新的高新区竞争力构成结构和“竞争规则”,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改变高新区竞争态势。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保持领跑型高新区的竞争优势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4. 先行者创新发展的利益协调问题。先行者有优势,也有风险。跟随者可以通过“搭便车”以较小的成本和时间实现追赶。领跑型高新区在发展中也面临类似的挑战,比如孵化出来的企业转移到其它地方去发展。从大局上看这是实现了创新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但在短期内对高新区本身造成一定压力,一些高新区试点了税收共享模式以缓解这种压力。从长期看,高新区资源跨区域流动、创新要素在全国配置可能是发展趋势。创新链、产业链是否异地分布要以市场需求为引领,尊重经济规律。同时,也要注意到可能存在的“激励问题”,对于领跑型高新区而言,需要形成合理的收益与风险共享共担机制,尊重原始创新地的利益权利,增强激励效果,形成有序竞争、协同发展、共享互助的发展和分配格局。
四、 领跑型高新区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分析
实现领跑型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潜在挑战进行关注,并围绕潜在风险对影响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当前竞争优势向未来竞争优势转换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使领跑型高新区的竞争力能够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顺势而适”。
1. 原创性创新政策的有效实施。领跑型高新区的原创性创新政策源于对当地创新经济最新需求的归纳,具有较强的政策创新基础和依据。原创性政策的有效落地是影响高新区在变迁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推动政策落地是一个周期过程,包括政策的研究、制定、试行、反馈、调整、再试行等环节,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能否实现灵活高效的调试,关系到政策的完善与进一步创新发展。同时,政策创新需要企业、社会多方创新主体的参与,能否形成汇聚各界力量的政策创新共同体也是影响政策落地的要素。立足自身发展独特性,聚焦原创政策发挥效能的关键路径,实现“精耕细作”,是提升领跑型高新区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2. 创新生态与经济形态的同步演进。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高新区发展经验来看,创新生态是支撑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培育创新生态是一个长期过程,创新主体、市场主体在自我演进和有序发展中形成分工合理、相互协作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政策、资本、平台、组织等创新要素高度聚合,使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在广泛的互动中逐渐构成众多的生态子系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领跑型高新区的创新生态本身就是最为关键的创新要素,它能够激发创新活力、降低组织间交易成本、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新区之间的竞争,就是创新生态的竞争。领跑型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关键在于实现创新生态与经济形态的同步演进,为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生态支撑。
3. 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对于领跑型高新区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为潜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尊重创新、弘扬创新精神的文化氛围可以鼓励更多的原创性成果,为知识创造提供文化保障。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文化是领跑型高新区的战略任务,它在人才培养、全球人才竞争、制度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力。这种创新文化的孕育需要基于对本土特色的凝练,形成别具一格的文化属性和特色,在此基础上汲取外界优秀的文化要素,使企业、产品的全球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4. 创新城区的培育与发展。一些领跑型高新区在发展中呈现出高新区城市化的特征,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形成升级版的“创新极”。例如北京正在建设的中关村科学城,就是在原有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加强创新资源配备,在更高的水平上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使高新区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创新城区是高新区和城市协同创新发展的新趋势。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在2014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创新城区”(Innovation District)概念。国外已经出现了代表性的创新城区,例如美国波士顿的南岸区域、西班牙巴塞罗那普布诺等,并形成了“城区重塑模式”(Re-Imagined Urban Areas)。创新城区的建设水平很可能是构成高新区新一轮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五、 促进领跑型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启示
促进领跑型高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分析竞争优势构成要素,聚焦自身特点,围绕新方向、新规律优化高新区发展动力结构。
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制度供给。改革创新是支撑领跑型高新区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要立足新的发展使命,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推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攻坚改革,围绕领跑型高新区发展的前沿方向部署改革力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在更高水平上相互融合。要充分發挥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建立对原创性政策的有效鼓励机制,释放新一轮的创新活力。聚焦高新区的政策需求、创新治理需求、产业转型特征和多元主体利益协调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制度供给,进一步降低高新区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创新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制度保障。
2. 深耕创新生态,提升治理能力。要围绕领跑型高新区新特征、新需求优化创新生态,强化开放创新、协同创新能力。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为创新生态的培育提供普惠性服务供给,提升创新生态中各子系统、各要素聚合过程中的“舒适度”。要打通创新生态“微循环”,增强“创新细胞”和生态系统节点的活力,更好的在创新治理中发挥好创新生态系统自组织作用。
3. 引领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趋势,塑造竞争新优势。领跑型高新区要成为创新的引领者,特别是要能够在全球产业变革中抓住先机。重大技术突破可能会改变原有产业格局和经济形态,使构成竞争优势的要素发生变化,进而改变高新区竞争版图。要围绕技术创新路径和发展轨道完善资源力量配备,进一步健全技术转移体系,打通从技术最前沿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培育“亲技术”的创新生态,强化全球一流高新区竞争背景下的技术转移能力和竞争优势。
4. 培育创新城区,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创新城区能够为领跑型高新区提供综合保障和发展后劲,是一种新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创新城区能够在较好的发展水平上,进一步聚焦创新资源,全面优化创新生态。要充分发挥好创新城区在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中的功能完善、优势放大、短板补充作用,促进人才、资本、信息、平台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要通过创新城区实现对高新区空间区位、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的二次优化,在更高水平上提升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R],2017-04-14.
[2]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
[3] 梁宇,徐建中,赵忠伟.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持续竞争优势作用机制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1,(1).
[4] 王稳妮,李子成.国家级高新区创新发展探析[J]. 宏观经济管理,2016,(2).
[5] 陈姚朵,郝义国,涂山峰.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国际化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
[6] 解佳龙,胡树华,王利军.高新区发展阶段划分及演化路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6,(5).
[7] 刘京,郑丽娜.路径创造与我国高新区技术创新方式的转变[J].科研管理,2016,(4).
[8] 张占斌,孙秀亭.创新城区建设是区域创新发展的新趋势[N].学习时报,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