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第2导师的网站!

服务热线:4000-199-985

我国中小企业中作业成本法应用不足与完善
专栏:毕业论文
发布日期:2020-03-07
阅读量:1141
作者:第2导师
收藏:
要: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核算法,目的是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需求。目前我国的大型企业都具备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科的财务人员也具备与作业成本法的财务核算相关的技能。

        摘    要: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核算法,目的是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需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影响,提出树立正确管理理念、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完善企业内部环境、强化理论研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 中小企业; 应用; 问题;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一)发展背景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经济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在各种新型技术越来越发达的现代,很多企业开始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及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新型技术和管理手段应用到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以谋求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新技术在带来了新型的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应用新型生产技术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直接费用大幅降低,间接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却大幅增长且构成更加复杂,而原有的成本核算方式无法合理、准确地分配这些间接费用,并且缺乏对于机械工时成本和劳动工时成本之间的换算,导致企业成本核算环节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关注间接费用分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使作业成本法的诞生成为必然。

  (二)概念阐释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一种基于原有成本核算方法但较原有方法更加精确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消耗的计量更为精确和全面。作业成本法对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直接费用的核算与原有的成本核算方法并无不同,但在对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进行核算时,依据“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原理,采用二阶段分配实现成本计算,即按照不同作业对于资源的不同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上,再根据作业的实际成果(作业对成本对象的贡献)将作业的成本与企业生产的产品连接起来,这使得作业成本法核算的成本更为精确,相较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更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的需求,作业成本法也以其独特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

  二、我国中小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社会和经济都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国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人工成本的占比较高。但在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使得生产经营过程中人工成本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而制造费用和生产环节的间接费用占比越来越高,但我国企业广泛采用的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无法适应这种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这也使得我国企业在成本核算环节中经常出现问题,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是以人工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但新型的生产技术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占比下降,而间接成本却相对升高。间接成本在经由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分配之后,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成本失真的现象,在生产环节中人工占比越低的产品这种失真现象就越严重,成本失真现象会影响企业对于生产环节的判断,导致企业的决策失误率上升。作业成本法则可以有效的计算间接成本对于生产环节的影响,降低成本核算环节出现的成本失真现象,对于企业的决策也有很大帮助。此外,作业成本法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更准确的计算企业员工的工作量与绩效薪资之间的关系,在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使员工更加积极的工作,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三、我国中小企业中作业成本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作业成本法虽然可以更准确的计算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中的成本,但其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要求也较高。在企业内部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进行长期的建设,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为作业成本法的实行奠定基础。但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较差,中小企业的成立时间往往不长,且成立初期的企业更为看重自身的营利,难有足够的资源建设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此外,相较于大企业的管理者,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缺乏对长远利益的思考,战略眼光的不足也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难以认识到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管理者自身对于作业成本法的认识不足,使得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内难以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相较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更精确的同时核算的方式也更为复杂。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需要多部门的联合参与以及员工之间的密切配合,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员工的素质也良莠不齐,员工之间往往难以形成良好的协调配合状态,这使得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之间难以得到应用。

  除了企业员工的问题外,作业成本法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较高,作业成本法需要企业拥有完善且细致的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作业成本法中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大型企业都具备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科的财务人员也具备与作业成本法的财务核算相关的技能。但我国的中小企业往往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财务科,负责财务管理的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技能,这使得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受到了阻碍。

  (三)技术支持不足

  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因为财力问题,相关硬件资源和技术资源的配置往往并不充分,硬件资源的缺乏使得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受到了阻碍。而技术资源的问题则导致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难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都为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造成了障碍。

  (四)作业成本法不完善

  作业成本法虽然是较为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但其自身也存在缺陷。作业成本法在对成本核算更为细致的同时,在无形之中也增大了企业的工作量。此外,作业成本法侧重于对动态成本的考量,但对于固定成本计算则不够周全。在涉及到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时,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得作业成本法的结果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对数据的真实性造成影响。

  四、提高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普及率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正确管理理念

  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是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第一步。首先,企业管理者应意识到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起到带头作用,提升企业内其他管理者和员工对于作业成本法的重视程度,从而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其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对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建设,建立起完善的人力管理和财务管理体系,为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作业成本法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招聘途径,企业的管理者应重视对企业内部已有员工的培养,使其具备实行作业成本法所需求的技能,以保障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内的顺利实施。对于员工的培养,可以雇佣相关的培训团队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本文建议的方式是企业的管理者直接对员工进行培训,中小企业的规模使得这种方式具备可行性,且企业管理者直接对员工进行培训相较于外部人员培训的效果更好。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重点是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本质上是财务工作,因此财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对于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内的应用更为重要。

  (三)完善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的建设主要有两点,首先是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的规章制度往往并不具体细致,企业中“人治”的成分更多一些,但作业成本法是非常规范化的管理方式,要求企业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重视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执行,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打下基础。其次是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不单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前进方向。从这一角度来看,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内的应用也有很大帮助。因此,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应重视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以保证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内的顺利实施。

1563240524333095113.jpg


  (四)强化理论研究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现代化、科学性和技术性较强的成本核算方法,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作业成本法的工作流程更加系统化,对于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因此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应首先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以保证作业成本法能够顺利的实行。作业成本法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经过了将近40年的完善和补充,但仍存在一些固有问题,作业成本法的工作流程与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往往会产生冲突,因此,展开对于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在实行作业成本法时尽量规避其弊端,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中小企业来说,在推进作业成本法应用的时候,还要注意因企制宜,在作业的划分、成本动因的选取、固定成本的处理等等各个方面,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使成本核算科学合理,真正达到作业成本计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华.在我国推广作业成本法的建议[J].商业会计,2017(1):83-85.
  [2] 马青.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4):81-82.
  [3] 黄近宣,华国亮,王旻晖.论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J].商情,2017(37):22,27.
  [4] 赵贺春,吴美娜.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7(9):20-23.


上一页:公司绩效评价问题与优化策略研究
下一页:全新主动式财务管理模式探究研究

客服热线

4000-199-985

公司信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