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第2导师的网站!

服务热线:4000-199-985

中国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专栏:论文写作
发布日期:2021-11-03
阅读量:4837
作者:第2导师
收藏:
第2导师提供在线1对1及在线班课的论文写作辅导培训。含1对1论文辅导课、写作 录播课、学术启蒙课等,采用1对1真人在线互动教学形式,利用电脑、手机及ipad等移动终端。​

        第2导师提供在线1对1及在线班课的论文写作辅导培训。含1对1论文辅导课、写作 录播课、学术启蒙课等,采用1对1真人在线互动教学形式,利用电脑、手机及ipad等移动终端。

     

            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多元因素交叉影响的后果。既有传统的原因,也有现代的原因;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既有经济的原因,也有政治的原因;既有政府的原因,也有农民自身的原因等等,综合分析这

些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加现实有效的对策。 

          现代化进程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发展演变的过程,是工业化、信息化动力所引发的社会结构的转化,它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包括人类认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现代化进程对乡土文化的冲击不仅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对抗的态势,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所引发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趋势也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农业的结构转型、农村的格局转化和农民的利益转变等现象。 农业现代化作为当前农村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它的发展在推动乡村经济进步的同时对农民的知识体系、生产能力及文化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即实现由传统农民向新型文化农民的转变。而且,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生产模式对封建小农经济的根基产生了极大地动摇,乡土文化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逐步被瓦解。与农业现代化相配套的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文化知识充斥着整个乡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民对传统农业发展理念、生产经营方式及文化认同意识的摇摆不定。 传统的城镇化建设初期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和资本积累,已经导致了部分乡土文化载体消失,大量具有历史、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人居建筑等非物质遗产遭到破坏,少许留存的乡村文化景象也渐渐蒙上了商业化气息,城镇建设同质化问题同样加剧了乡土文化传承断裂的危机。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本应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农民的情感教化和道德约束,贴近农民的心

理需求,指导农民参与现代生活的实践行为。可事实上,在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身份转换与融合过程中,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冲突,长效协同发展的压力巨大。传统的文化思维方式与城市变化节奏不相适应,利益主导的市场竞争 。

1618470767674003262.jpg


         现代化进程对乡土文化的冲击和消解是时代的缩影,是改革的阵痛。片面强调乡村经济的飞速化,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人居环境的一体化模式,不仅会削弱传统文化的孕育空间,还会导致乡土文化氛围日渐淡薄。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现代化进程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的实现城市包围农村、工业代替农业,而是让乡村在保有自身“乡土民情、田园风光”特色的同时,延续农民原本的守土情结,

依托乡村地域资源优势,推动城乡现代一体的全面均衡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乡村。 

         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上,农民面临文化认同与归属危机的深层原因除了现代化进程所造成的文化传承“后继无人”等客观因素以外,还与农民自身在主观上缺乏正确的文化观及文化自觉意识紧密相连。 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使得城市文明与西方文明加速占领着乡村文化市场,争相簇拥着传输自身的价值理念和人文信仰,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态势等等。多元文化交织形成的经济利益格局对农民的自尊心与虚荣感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他们不愿再死守老一套的农产技艺生存,而是纷纷选择外出务工,离土又离乡,加之其文化素养低、从众心理强、公共意识淡薄等特性,利益至上的文化价值理念很快便占据其思想的主导地位,乡村的文化产品与服务难以引起农民的兴趣,农民的文化心理产生动摇。长此以往,农民对传统习俗和乡土文化底蕴知之甚少,甚至一些人认为乡土文化是落后文化和封建迷信,乡土文化复兴是时代的倒退。这种文化思维的紊乱不仅削弱了农民对乡土文化的情感根基,还增加了乡土文化世代沿袭的困难,导致乡土文化的话语体系面临边缘化危机。

        2导师提供在线1对1及在线班课的论文写作辅导培训。含1对1论文辅导课、写作 录播课、学术启蒙课等,采用1对1真人在线互动教学形式,利用电脑、手机及ipad等移动终端。


上一页:财务会计实习报告分析
下一页:从多元轴心时代的多元到封建大一统强势一体化 下的多元

客服热线

4000-199-985

公司信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