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0-199-985
第2导师提供在线1对1及在线班课的论文写作辅导培训。含1对1论文辅导课、写作 录播课、学术启蒙课等,采用1对1真人在线互动教学形式,利用电脑、手机及ipad等移动终端。
文化的传播渠道包括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和视觉传播等等,传统意义上的乡土文化传播主要依赖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方式,具有很大的时空局限性。因此,拓展乡土文化的发展空间,以互联网承载乡土文化的传播形式,就成为推动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必要手段。
乡土文化的传播除了要借助传统公共平台,如乡镇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和展览馆等文化服务机构的牵引力之外,还可以与时代接轨,组织开展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高峰论坛、乡土文化节、乡土电影节等系列文化活动,或者创新性地拍摄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视剧、轻喜剧、真人秀等节目,以当地乡土文化为背景,以乡村生产生活实践为主要内容,以农民内源性视角为传播方式,呼吁广大民众切身参与,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乡土文化大众化、生活化推广布局。
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发挥网络自媒体的渲染效果和影响力度。新媒体的强势来袭给我们带来了文化创新发展的思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与移动终端的搭建为载体,开发形式多元、涉猎广阔的新媒体平台,完善全方位市场化的传播运营,从生态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和村民形象四个方面整体化的宣传乡土文化,增加乡村的曝光率。
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客户端或公共网络直播平台,获取最新新闻资讯、掌握科技农业信息、了解国家大事、学习前沿科学理论,与世界各地的网民实时互动;还可以通过“3D 漫游”功能,用虚拟现实技术直观感受乡村美好生活图景等等。 推动乡土文化现代化转化,不论是借助平面化的节目、宣传册、明信片,还是通过立体化的舞台、虚拟化的网络时空,乡土文化都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姿态。在坚守文化品味、保持文化真、善、美的精神内涵基础上,适时运用先进的网络传播渠道,传递丰富多元的乡土人文价值,使“乡风文明”的美好种子散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第2导师提供在线1对1及在线班课的论文写作辅导培训。含1对1论文辅导课、写作 录播课、学术启蒙课等,采用1对1真人在线互动教学形式,利用电脑、手机及ipad等移动终端。